阜南縣創(chuàng)新種糧“新模式”蹚出 鄉(xiāng)村振興“新路子” |
2022-08-25 08:52:09 稿件來源:阜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|
截至8月22日,阜南縣在地作物147萬畝,抗旱面積108.8萬畝,開展科學田管面積116.72萬畝,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抗旱技術指導1677人次,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43.5萬畝以上,產量保持在17.8億斤以上。 “老把式”用上“新神器”。依托中化農業(yè)MAP阜南技術服務中心,3899個農場在手機端應用了“MAP智農”,覆蓋耕地81萬畝;建立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專業(yè)隊伍289個,從業(yè)人員6908人,擁有高效植保機械6396臺套、無人機318架;建設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個,科技特派團4個,扎實推進基層農技推廣建設,遴選196名農技人員開展包村聯(lián)戶工作,主推技術應用率達到95%以上。 “田管家”帶來“新模式”。開展水稻、小麥、玉米等“三大主糧”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行動,落實小麥防控資金2438萬元。優(yōu)化秸稈“五化”利用及體系建設,午季秸稈利用率98.60%。建立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站點399個、農膜回收站點48個、地膜殘留監(jiān)測點5個,回收利用1549噸,回收率82.6%。 “高產田”有了“新密碼”。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(guī)劃,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7.5萬畝。新建12.6萬噸高標準“綠色糧倉”,實行分品種、分等級、低溫綠色倉儲,引導糧食規(guī)模種植,全縣1978家大戶中發(fā)展糧食種植的有1198家,占總數的60.6%。實施品牌小麥基地建設“1561”工程,以1家中化農業(yè)為實施主體,平均畝產519公斤,比全縣平均畝產高31.8公斤,平均增收387.72元,帶動小農戶20萬戶增產增收。 |